“杨花落尽子规啼”出自李白写给王昌龄的诗中,这篇诗很出名,流传百年已久。这首诗被编成了很多歌曲,演绎成不同的曲调,广为流传。并且,这首诗算是王昌龄和李白之间的感情表达。
李白写给王昌龄的诗
公元753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对于王昌龄来说,他的仕途基本上已经快走到了末路。与此同时,李白的远方听说了这一消息以后,为了表达对于友人的同情,写下了一首唐诗来安慰对方。
诗作就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唐诗,我们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题目就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于公元753年,当时的李白52岁,王昌龄55岁。他们两个人在唐诗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名气,而且彼此是一对好友。
古人常常以月寄相思,在这首诗里,自然也是这样,但要对比其他的诗歌,似乎又有那么些不同。别的诗歌里,诗人们只是望月抒情,排解自己内心的疾苦,但李白的诗里,忧愁是会跟随着月亮而走的,这种带着人格化的物象,不知不觉间又将诗歌的意义深化了一番。
虽没有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直接叙述和王昌龄曾经的过往,但借月寄愁,不知不觉间就将对朋友的感情表现出来了。表达的是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以及被贬龙标的同情,但其实未尝不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王昌龄到边塞的时间
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二、三年,27、28岁的王昌龄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并创作了众多的边塞诗,其著名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
因此可以判断王昌龄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或十三年,也就是724年或705年的时候到边疆的。当时的岑参才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体验了什么精神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