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于成龙这个人,此人最信奉为官清廉,当官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所以他的日子过的也是非常清苦的,是值得后人尤其是当今干部学习和鉴戒的。
于成龙是个怎样的人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在康熙朝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于成龙任官数十年,官至封疆大吏,但留下的家产少得可怜。有位藩臬在于成龙死后来到他的家中,见其衾纬弊陋,家中仅仅存银三两,旧衣数件和一些散钱,还有粟米五六斗,不由叹息而去。
于成龙曾在多地任职,到处都留下清廉之名。在武昌,他任武昌知府,单骑直入城寨,招抚叛贼;在福建,他任按察使,“执法决狱,不徇情面”,“刁讼风息,扰害必除”,人称“闽省廉能第一”。
任直隶巡抚时,他“以驱除贪吏,拯救民生为务”,“戒州县私加火耗,上官礼节”,深得民心。于成龙的廉洁受到康熙皇帝的赞扬,他曾在紫禁城召见于成龙,肯定他对贪官的斗争。
召见后还赐饭,知其历官廉洁,家计凉薄,还特发奖金和御马。康熙皇帝还特意赐诗,于成龙感激万分。表示要竭尽全力,以报皇恩,将御制诗小心珍藏,“传之子孙,以为世宝。”
在贪官遍地的封建社会,清官并不好当。于成龙在康熙二十年担任了两江总督后,“兴利除害,察吏安民”,引起了众多官吏的不满,他们污蔑中伤于成龙,以至于康熙帝也一度动摇了对于成龙的看法,认为他“居官不如从前,殊觉改操矣。”
后来,康熙帝终于察觉了实情。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逝世半年多后,康熙南巡回京的第二天当众纠正了对于成龙不正确的看法:“朕亲历江南采访,已故督臣于成龙居官廉洁、克己奉公,自闾巷细民及各省之人,无不望风推服。此等清操,从古以来实罕其比,当为廉官第一。”
康熙二十四年,康熙皇帝亲自改定于成龙的碑文、祭文,并亲自书写碑文。康熙去世后,雍正十年,于成龙入祀贤良祠。
于成龙为什么叫半鸭知县呢
清朝的时候,出现了一位大清官,名字叫于成龙,他父亲取这个名字取的好,他儿子的确成为了龙,毕竟他儿子是清朝出了名的清官。而他叫半鸭知县的故事也要从他的廉洁说起。
于成龙这个人,虽说当官,但他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人非常廉洁,是公认的清官。
当时,于成龙来到广西罗城县到知县,于成龙到罗城县时,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政府机构压根就没有,他来的时候,还得住在庙里进行办公,生活条件极其简陋,龙城就是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但是在于成龙的积极推动下,罗城县的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各方面有了点起色。
因为于成龙费心推动罗城县发展,所以他没有时间回家探亲。他的儿子便千里迢迢的从老家过来看于成龙,在返乡途中,因为于成龙拿不出什么东西给儿子当盘缠,只能拿出厨房腌制的半只鸭子给儿子当路上的干粮,后面这件事流传开来,别人就因此叫他“半鸭知县”。
于成龙到底有多清廉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在康熙朝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于成龙任官数十年,官至封疆大吏,但留下的家产少得可怜。有位藩臬在于成龙死后来到他的家中,见其衾纬弊陋,家中仅仅存银三两,旧衣数件和一些散钱,还有粟米五六斗,不由叹息而去。
于成龙曾在多地任职,到处都留下清廉之名。在武昌,他任武昌知府,单骑直入城寨,招抚叛贼;在福建,他任按察使,“执法决狱,不徇情面”,“刁讼风息,扰害必除”,人称“闽省廉能第一”。
任直隶巡抚时,他“以驱除贪吏,拯救民生为务”,“戒州县私加火耗,上官礼节”,深得民心。于成龙的廉洁受到康熙皇帝的赞扬,他曾在紫禁城召见于成龙,肯定他对贪官的斗争。召见后还赐饭,知其历官廉洁,家计凉薄,还特发奖金和御马。
康熙皇帝还特意赐诗,于成龙感激万分。表示要竭尽全力,以报皇恩,将御制诗小心珍藏,“传之子孙,以为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