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名人  > 秦汉名人 > 张仲景发明了什么

张仲景发明了什么

2023-10-12 14:06 620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从小笃实好学,博览群书,酷爱医学,写出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流传海外,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对世界医学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张仲景发明了什么

医方之祖张仲景发明了“饺子”,其代表论作为《伤寒杂病论》。据说张仲景刚开始发明“饺子”是为了治疗冬天里人们耳朵上生的冻疮。刚开始饺子还不叫饺子,而是叫娇耳,其馅料是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等。

不过据史料记载,辣椒在中国不是原发地,是明代末期才由国外传入我国的,所以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发明的饺子做法里用的应该是某些辛辣之物,而不会是辣椒。不过冬至吃饺子这个习俗,一是为了防病,二是为了纪念张仲景。

饺子与张仲景的故事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

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张仲景回到家,因为瘟疫蔓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

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药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的“祛寒娇耳汤”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

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代表食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张仲景做了哪些贡献

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他的主要贡献是写下了巨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著,晋代王叔和编次的中医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学著作。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该书载方113个,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并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上一篇:班婕妤最著名的诗 上一篇:司马相如简介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