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孩子,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只知道哭,从来不考虑解决方法,就只是哭,这是孩子玻璃心的现象表现,孩子玻璃心的形成与家长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改变孩子的现状,家长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好哭动不动就哭怎么办
学会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些孩子在被家长一说就哭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接纳孩子的眼泪,告诉孩子不要害怕悲伤,谁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在难过的时候要学会坚强。
尝试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多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哪些不适应,主动和老师和学校沟通,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孩子的问题。
培养情绪韧性。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契机。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帮助他们一起回顾那些成功的时刻,让他们意识到,这些成就不仅仅是因为天赋,更是因为努力和坚持。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在遇到挫折时,引导他们去思考,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失落和悲伤中。通过这样的引导,他们会慢慢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应对挫折的能力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提升自信心。初中生的自我认同感尚未稳定,他们往往容易受到同伴评价的影响,尤其是在外貌、成绩等方面。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适时的赞美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比如,在完成某项任务后,给予他们真诚的认可,无论是学习上的进步,还是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
玻璃心的孩子怎么引导
1、不要过于顺从孩子的行为
家长不要因为害怕孩子不高兴而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孩子从小到大的行为是不断被塑造和修正的,如果一个不好的行为,家长模棱两可地接受了,那么孩子就会在心中默认这个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强化为了孩子的负面行为。
2、学会放手,不轻易满足
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始终保持理智,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事事满足他们。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现某些需要,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让孩子更有满足感、成就感。
3、承担家庭责任,培养价值感
付出总是比接受更能让人感受到满足与快乐,一个能够付出、能够给予的人,是幸福的,也是拥有爱的能力的。孩子的责任感、归属感、价值感都可以从付出中获得,让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参与一些做家务,这样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4、多元教育
帮助孩子树立多元的评判标准。别让孩子觉得只有分数高才是好孩子,分数低人生就没指望了。比如孩子画画特别有创意,虽然数学成绩不拔尖,但这画画的本事也是值得大大夸赞的,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闪闪发光的地方。
5、正确的表扬
表扬孩子时,多强调行为而非结果。像“太棒了!你真是个天才啊!”这种表扬,虽然能让孩子自信,但对改进行为没啥实际帮助。要是换成“你比之前更细心了,这次准备花了不少时间,效率也提高了”这类注重行为的表扬,孩子就会更关注成功的原因。
遇到困难就哭,孩子的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1、父母经常朝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
部分家长在情绪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往往会轻易地对孩子发火、面露不悦或大声呵斥。
对于尚处于成长初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情绪状态无疑是他们感知外界环境冷暖的重要参照。
2、过度表扬
在许多家庭里,孩子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一言一行都能引起大人们的关注和称赞。
当赏识教育深入人心之后,家长们更是不吝给予孩子表扬,“聪明”、“真棒”、“真不错”常挂嘴边。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会习惯听好话,对自己的认知也会走入误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厉害的人。
3、孩子自身的原因
孩子一直处于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各种能力是在不断增强,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缺乏控制能力,很多时候和他们自身的年龄有关。
孩子年龄越小,处于的阶段就越低,但这并不是他们能够肆意宣泄情绪的理由。可是在我们身边偏偏有很多家长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不从孩子自身找原因,导致孩子的情绪弹性差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