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孩子,教育学家曾说过,孩子小时候学会偷钱,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孩子长大以后很可能会走上弯路。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成为家长教育的重点。
自家孩子偷自家的钱怎么教育
冷静对待,避免过度反应。发现孩子偷偷拿钱时,家长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立即指责或过度惩罚。过度反应可能让孩子产生防御心理,甚至隐瞒事实,而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相反,冷静地与孩子讨论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动机。
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谈话。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了解他们为什么会偷拿家里的钱。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尽量倾听孩子的解释,而不是打断或立即批评。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也更有可能承认错误并讨论如何改正。
明确行为的后果。孩子需要明白,偷偷拿钱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家长应明确告知孩子,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家庭规则,还破坏了信任。可以通过讨论信任的重要性,让孩子认识到其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家庭关系。
正确的引导孩子内心的欲望。当孩子被欲望所左右时,父母们有必要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内心的欲望。因为欲望是无法被填满的,就像是孩子已经拥有很多的玩具,但是却觉得仍然可以再买一件。适当的欲望可以让人感受到快乐,过分的欲望则会让人感到痛苦。
适当的给予孩子一些零花钱。当孩子上小学后,家长有必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孩子有一定的掌控权。家长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选择面额较小的钱币,然后在频率上有增加。当孩子可以适当的控制花钱后,可以给予孩子稍大面额的钱币,减少给予的频率,让孩子试着管理。
孩子偷钱背后的心理原因
要面子或被胁迫……这里指的是孩子在学校被“校霸”欺负,被迫给钱,或者是被一起玩的伙伴要求请客等,不管是出于被胁迫不能告诉家长,亦或是拉不下面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孩子都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偷拿钱解决了事。
物质需求未得到满足。孩子说了很多次想买,邻居总以“对学习没有帮助”为由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可邻居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小伙伴几乎每人都有好几套漫画,大家都会互相交换着看,孩子如果没有的话,压根就没人和他说话。
想引起父母关注。不管多坚强的孩子,内心都是渴望父母的陪伴的,为了获得那种陪伴产生的满足感,孩子们通常会故意调皮捣蛋,做些破坏性的举动,以此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哪怕被斥责或挨打,心里都是开心的。
攀比心理。当孩子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就很容易产生,然而积极的攀比确实能让人奋进向前,而消极的攀比却会让人坠入深渊。
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很多孩子觉得拿家里的钱就不算偷,他们不懂得金钱的重要性,更体会不到父母挣钱养家的辛苦,认为家长不满足自己的想法就是“抠”,这其实就是因为孩子缺乏正确的金钱观。
孩子偷钱能打吗?如何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棍棒教育就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要知道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会更有用。
而且家长们在面对孩子偷钱这件事上,一定要冷静,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只有给孩子从小培养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念,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才更利于孩子之后的成长。
对没有赚钱能力的孩子来说,家长过分地给他灌输金钱观念,对其健康成长没有益处。家长与其用金钱奖励孩子,不如在情感上多关心孩子,以免孩子因为内心孤独而通过“偷”来补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