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比较最父母难以接受的问题便是孩子离家出走。有些孩子与家长发生不愉快时,通常用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反抗父母,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既生气又担心,不知该如何教育孩子。
离家出走的孩子怎么教育
找回孩子予以关心。家长需要联合亲朋好友的力量去孩子常去的学校、公园等地方寻找,并且也可以向警方求助,借助专业力量找到孩子。在找到孩子后,家长不必急着教育,而应该要对孩子表达关心,抚慰孩子担惊受怕的心灵。
引导孩子理性处理问题。很多孩子喜欢用发脾气、离家出走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想要逼迫父母妥协,但这样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家长需要去教育孩子遇到问题,靠离家出走的方式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只是会徒增风险,应该要学会保持理性,运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坚守教育原则。在找回孩子后,家长不能出于心疼孩子或害怕孩子再发生离家出走的心理,而选择放弃自己的教育原则,对孩子不施以教训。这样只会让孩子吃到甜头,纵容孩子以后再次以离家出走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家长还是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对触犯了底线的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
学会放手。家长应该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有一定的独立空间和自我探索的机会。这将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他们摆脱沉迷于叛逆行为中的局限。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的氛围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成长。家庭氛围包括家庭规则及家庭价值观等,这些都需要家长进行建立和传承。同时,父母也需要在语言和行为上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动不动要离家出走是什么心理
厌学。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好,上进心强。不过,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学习成绩跟不上,会影响学习积极性。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只是失望和埋怨,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易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厌学情绪,最终一走了之。
厌家。随着单亲家庭增多,孩子生活在感情缺失的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另外,不少家长除了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外,不太关心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孤独内向。如果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快乐和温暖,就会向外面的世界。
青春的躁动。孩子正处于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青春期,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这种反抗倾向,对异性的兴趣以及繁重的学习任务等,也给身心造成极大负担。
家长的过度保护。如果父母过分地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让孩子觉得自己无法独立生活,他们可能会试图逃离。这种行为经常出现在对孩子进行过度监控、干涉或控制的家庭,从而导致孩子的反叛心理。
个人问题。有些孩子会有一些行为问题,这些孩子可能会选择离家出走,以此来逃避自己的问题或者获得自由。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早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寻求帮助。
对孩子要求过高。每个孩子的天资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当父母忽略了孩子的自身能力时,往往会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从而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孩子用离家出走威胁父母,父母要怎么办
不可迁就孩子。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小,当孩子说离家出走时不忍心教育他,觉得年纪大一点懂事了就好了。这种想法千万要不得,孩子一旦从小习惯了被家长的宠爱,从此会变得肆无忌惮。这时家长应该严厉批评教育孩子,并耐心和孩子沟通这样想法是错误的。要把这样做的后果和孩子说清楚,杜绝以后再这样说。
和孩子建立深入沟通。有时候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导致彼此之间发生误会和冲突。家长需要和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如果有做错的地方也要及时和孩子道歉,敢于主动认错,化解亲子之间的矛盾。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总是提出离家出走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可以适度让孩子体验自我独立的状态。或者让孩子在平时生活中有离开父母的机会时,出去锻炼一下自己。
正确引导。在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并以温和的口吻拒绝。如果孩子通过讲道理无效,会采取哭闹、纠缠、甚至威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说教、制止、发怒或批评,给孩子释放愤怒情绪的时间。
多角度分析问题。当孩子拿出离家出走威胁家长的行为时,家长应该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的行为,并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家长需要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采取具体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家长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