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教育 >  家庭 > 父母太过溺爱孩子的后果

父母太过溺爱孩子的后果

2023-07-17 15:26 1273 家庭

现在的孩子特别的不好管,其实这就是家长平时的溺爱。从小的溺爱会让孩子比较任性,不知道天高地厚,目中无人。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也没有任何担当。

父母太过溺爱孩子的后果

1、父母引导孩子有了错误的价值观

有的父母关注孩子学习,很少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家庭事务。孩子眼高手低,以为学习好就什么都好。而一旦发现,现实不如所愿,必然是埋怨父母。

2、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溺爱

有的父母小时候在家庭里受到关爱很少。或是单身家庭出于歉疚,或者独生子女一味宠爱。在溺爱中长大,之后自己生活不如意却怪父母。

3、父母在生活中隐瞒家庭状况

有的父母家里经济状况不让孩子知道,平时孩子自以为自家不差钱,孩子知道真相后会埋怨父母,所以父母没必要让孩子生活在真空中。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长大后才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与困难,感激父母的教育。

4、使孩子内心无爱

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但是我们都看到了,有的小孩感情都非常冷漠,而对别人爱的需求却非常贪婪,甚至写作业的时候也得妈妈陪着,不陪就不行。

5、孩子性格骄横乖张

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6、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

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溺爱孩子的表现

1、当面袒护。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做妈的往往会护着孩子:“不要管的太严了,孩子还小。”有时候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会站出来:“你们不能要求太急,孩子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没有他做的好呢!”这样袒护着孩子。之所以出现熊孩子,根源就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

2、轻易满足。孩子从小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予什么,有的父母还会给孩子大量零花钱,这样孩子的欲望就更容易满足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不懂得一分耕坛,一分收获的道理。也就不会懂得珍惜,浪费金钱的不良性格,并且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3、生活懒散。纵容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缺乏上进心和好奇心,缺乏思考能力,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4、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家长应该如何规避溺爱

1、首先我们在原则问题上坚决不能让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不要迁就,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要求得到什么,父母就给他什么,孩子渐渐他会以为,哭鼻子闹脾气可以让他得到想要的东西,这是不利于孩子的人格教育的。

2、杜绝溺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不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要让孩子懂得付出,付出是可以让周围的人愉悦的。让孩子懂得生活不容易,无理取闹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这样,由于溺爱产生的不良习惯,慢慢就会消失。

3、溺爱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而如何走出溺爱的误区,一是要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保留原则,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举动,二是鼓励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懂得为他人付出。

上一篇:父母溺爱孩子的原因 上一篇:17岁女生早恋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