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步一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人格和认知会越来越完善,包括自己的三观也在慢慢建立,而且他们的情感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关心尤为重要。家长不要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从而让孩子走向沉迷手机游戏的道路。
孩子痴迷游戏父母该怎么办
家长不应让孩子的休闲时间过于功利化,得让他们玩得有意思
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对网络游戏大多持积极的看法,这意味着成年人需要用一种接纳的心态来看待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的态度,走出网络游戏认知的误区。家长不应让孩子的休闲时间过于功利化,要想让孩子的休闲生活有意义,就得让他们玩得有意思。
家庭里夫妻关系应大于亲子关系
家庭里夫妻关系应大于亲子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可以协商的和谐关系。
“如果夫妻关系处不好,不光是网络游戏的问题上,在任何问题上都是力量互相抵消、互相抗衡的关系。大家共同向着营造比较温暖的、互相关爱的家庭环境目标,这样孩子才会觉得生活在家庭里很温暖,有什么问题就会主动跟家长说。”
家长应主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积极引导
尽管父母对孩子的规定、监督、限制远远高于对孩子的支持,但学习好的学生在玩网络游戏方面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提醒家长们,不要把成绩好坏当作是否给与孩子最基本娱乐权利的标准,唯成绩论,并不能改善亲子关系,把孩子和游戏隔开。反而,主动去发现孩子兴趣点并积极引导是一种更有智慧的做法。
要有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最有利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无论是平时的阅读、散步、运动,闲暇时去电影院、博物馆游玩或者去餐厅享受美食,甚至在家里一起打扫卫生、做顿饭,这些经历能带给孩子愉悦感、美感、成就感、冒险感和刺激感。当孩子在现实中得到真切的满足后,就不会去寻找网络上那种虚拟的快乐了。
不放弃教育权,有效监管——立约。作为父母,管教孩子是自身拥有的权利。建议“不要把12岁以下的孩子放到单独上网的环境”。12岁以下的孩子三观非常不稳,很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很多不正的三观会侵入到孩子大脑。“父母就好像孩子的免疫系统,如果遭到破坏,危害就会侵入最终造成破坏”。
孩子迷恋游戏的原因
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而是家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理需求。如果家长忽视了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烦恼,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上产生孤独感。于是他们需要借助其它事物来获得补偿,比如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学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成员各做各的事,很容易产生某个时间段无事可做,此时孩子便会容易想到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游戏。
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父母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
关于孩子沉迷游戏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不懂事,才会容易沉迷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孩子们之所以会沉迷于游戏中无法自拔,是因为他们年纪小,不懂事,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价值观不成熟。
有这样一份调研结果:
年纪越大的孩子,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越高;年龄较小的孩子,对于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世界反而保持着较高的警惕性。对比各年级发现,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更认同网络游戏的正面影响,而低年级学生更多看到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
对网络游戏的正面影响,如交到更多朋友,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比例为38.1%,高三学生为60.1%,提升了22个百分点;对缓解压力的看法,小学四年级为53.6%,高三为81.3%,提升了27.7个百分点。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结果竟和我们常规的想法截然相反。虽然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辨别是非能力不够成熟,但他们对于游戏其实并不是一味地痴迷。
误区二:差生才玩游戏,好学生根本不碰
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别人家的孩子。在很多人心里,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礼貌懂事、多才多艺。
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成绩优秀,是因为不玩游戏。自己家孩子成绩下滑、落后,就是因为玩游戏玩的;在他们心里,差生才玩游戏,人家好学生才不碰这些。
事实是这样吗?研究结果表示:成绩好的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时间更早。
数据表明,学习成绩处于上层的学生是最早玩网络游戏的那群人,他们在学前及小学阶段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为82.6%;
其次是学习成绩中上层的学生,比例为81.4%;
而成绩下层的学生在学前及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的比例合计为73.3%,比成绩上层的学生低了9.3个百分点。
当然,我不是说玩游戏的孩子学习才好,也不是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定与网络游戏没有关系,这只是说明“差生才玩游戏,成绩好的人根本不玩游戏”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并不能站住脚。
孩子的成绩好不好,不能只单纯地归结为游戏所导致。它和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其他因素也有很大的联系。
误区三:网络游戏坑害钱财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在一些新闻里、电视上看到许多像《八岁小女孩,背着父母在游戏中充值一万多元》《孩子玩游戏充值两万八,父母要求退款遭拒》这些新闻,让人不寒而栗。
但其实这些新闻和法制节目里的极端案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它也不足以证明游戏就是来坑害父母和孩子们的钱的。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网络游戏中花钱是一个非常罕见的行为,将近八成(79.7%)的学生从未在网络游戏中投入过一分钱。
其实,对游戏公司来说,他们和家长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他们也没有理由和家长对着干。毕竟孩子们自己不赚钱,他们基本没有收入,没有了家长们的支持,他们也就断了自己的财路,得罪家长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了,我们并不是为网络游戏洗地。虽然我们不能因极端案例而以偏概全,从而否定所有的游戏,但这些案例的发生过,也确实应该值得我们提高警惕和防范。从根本上来说:游戏公司和家长是同一战线上的,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