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与同伴相处,那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要多教给孩子社交的技巧,平时在家里营造和谐平等有爱的家庭气氛,训练孩子的谈吐,告诉孩子,只有我们主动跟别人多沟通,才能有机会接触、了解到一个人,才能交到朋友,就是要多尝试,多沟通。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与同伴相处
1、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心中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家长在家能够注意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和孩子平等相处,遇事能多为别人着想,孩子不但会尊重父母,也会懂得克制和谦让,遇事与人商量。
2、召开家庭交流会,限定时间,5分钟或10分钟。父母和孩子围绕一个话题,自然谈话。孩子可以说自己喜欢的玩具、游戏、电视节目等。全家轮流谈话后,针对谈话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等方面相互评价。这样的目的是教孩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让他的谈吐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3、增加交往机会。首先,在家庭中家长要让孩子走出狭小的空间,接触外面广阔的天地,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开始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其他小伙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
不要带有功利性的交往。应教育孩子在广泛交往中,对任何人都是尊重的,而不要抱有偏见。交朋友要有所选择。对于孩子深交的朋友,家长应关注并且有所选择。深交的朋友,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影响孩子与人友好相处的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由于家长太忙,没有时间照看,在上学前整天与玩具为伴,与外界接触甚少,交往的需要受到严重压抑甚至养成唯我我独尊的个性。一旦有机会接触外界事物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什么都想亲手去摸一摸、玩一玩,甚至出现一些家长认为的麻烦。
如:抢夺玩具而与别人产生冲突。严厉的父母看到这情况有的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有的甚至不让他外出玩,以免“生事”。久而久之,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便使他的心理出现了扭曲,在渴望交往的同时,又往往对其他伙伴产生妒忌或仇视等意识,使交往过程冲突不断。
2、孩子个性因素的影响:人的个性各异,性格分类的方法也很多,有外扬的,有内敛的;有为我们心理学研究常应用的“胆汁、多血和粘液”四种性格特质;也有从神经类型进行的14个类型的分类。但不管怎样分,都证明了人的个性具有不一致性,个性同时影响到人的交往行为。
如:比较内敛的个性所表现出来的交往行为特征多为:交往时总处于被动;交往的方式直接而单一;自恃过高或不懂得欣赏别人等。又如很多人容易因交往的一些小挫折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孩子跟同伴闹了矛盾,该怎么帮助孩子解决
1、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孩子的思维与成年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家长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他们之间的矛盾。诸如很多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看起来十分严重,可能隔一天或者一会儿两个人就又变得亲密无间了。
因此,当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些较小的矛盾时,家长应该教导他们学会主动道歉和用合适的语言化解矛盾,不要凡事都想。
2、孩子与小伙伴的矛盾长期存在,难以化解时,就更需要家长的帮助与指导。首先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鼓励孩子用热情的态度和善良的情感化解矛盾,而不要因此愁眉苦脸,情绪低沉。其次要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借助集体的力量为两个孩子创设团结合作的机会,在集体大家庭中“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