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放学回家之后总是能看到孩子书包里多了一些不属于自己东西,比如说橡皮、尺子、铅笔等等。问孩子哪里来的,孩子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楚,家长就意识到应该是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该怎么教育呢?
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怎么教育
1、攻心为上,先稳住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时,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想“如何去改正”,而是害怕,不敢面对父母。家长此时任何不当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严重时还会演变成心理阴影。
所以说,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稳住孩子的情绪,先不要追究他们的过错,完全可以说:“是不是非常喜欢这个东西呀?”攻心为上,让宝宝感觉父母跟自己是一边的,这样也方便下面教育工作的正常展开。
2、利用孩子的善良,让他们主动承认错误。“人性本善”,孩子其实都很善良,家长可以这么说:“你拿超市的东西,回头阿姨要因为你挨罚的,你想不想阿姨挨罚呀?”
我们利用孩子的善良,间接指出他们的“偷拿”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只要意识到这一点,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因此而羞愧,主动承认错误。教育本就不是单方面的努力,只要当事人能积极配合,想要改掉孩子的坏习惯,一点都不难。
3、跟孩子商量,一起决定解决方案。教育大忌是“下命令”,身为旁观者,我们都知道家长说的确实没错,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父母的“武断”只会让他们觉得得不到尊重,容易激起逆反情绪。
等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家长要把自己的想法用疑问句的形式说出来。比如:“那我们一起去把东西还给别人好不好?”、“妈妈这里有钱,陪你一起去给人家钱行不行?”换汤不换药,我们并没有给孩子更多选择,只是话术上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而已。
总之,倘若发现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既不能过于急躁,也不能完全无视,建立物权意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家长有耐心、讲科学,一步一步慢慢去引导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未来不会复发,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内心。
家长在教育孩子偷拿别人东西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1、不要在公众场合公开指责孩子。无论什么时候,教育不要建立在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不要发现孩子“偷拿”行为就不顾场合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如果有他人在旁嘲讽羞辱一定要及时阻止。
2、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实质是“偷窃”,如果大人事后给孩子加上“小偷”的标签,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沮丧,对他的成长会产生阴影。
3、不反覆追究,不随意转述。当事情过去,孩子也及时改正时,大人不要继续追究孩子的错误,也不要随意向别人转述,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孩子喜欢偷别人东西的原因
1、没有清晰的认知。其实,年幼的孩子如果不加以管教,他们是不会有清晰的认知,无法判断行为的对错。他们对于物品更是没有认知了。在他们心中所有的物品都没有谁的之分,和同龄的小孩子一起玩时,他们看到他们喜欢的玩具就会偷走。
因为他们不觉得这件事是错误的,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教给他们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必须得让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2、父母的溺爱。好多家长会对孩子过度的宠爱,而且他们平时犯错,也会偏袒。而且有的家长是不会像上面的家长那样会道歉,而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偏袒,都会说:“没有关系吧,给孩子玩一下,又没有真的偷走了,大不了还给你们”。
这样便使孩子在心中就有一种意识:拿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不是偷,而且这是爸爸妈妈同意的。所以他们今后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会拿到自己的口袋里,而且也会和别人抢,所以说父母不要以孩子小不懂事作为借口而去偏袒,那样孩子便会从小就有随意偷别人东西的习惯,步入社会,也会做出出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