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现实中喜欢用金钱来奖励孩子,看似是让孩子有学习动力,为了让孩子形成做家务的习惯。但实际上奖励取得的效果非常短暂,一旦没有金钱奖励,孩子之前的勤快努力也会慢慢消失不见。下面为大家讲解下用钱来奖励孩子的危害,供大家参考。
用钱来奖励孩子的危害
1、会助长孩子的贪欲。孩子不断的长大,需求也会不断的增加,但孩子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物质奖励时,他想要的东西,往往超过家长的承受能力,就算家长能够承受这样的做法,也会使孩子沉迷于物质的享受,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婪。
2、物质奖励的时效性不长。物质奖励只能在短时间内刺激孩子的积极性,但是稍微时间长一点就没有新鲜感了,这种刺激的作用也就会消失,孩子也就失去了动力,这样孩子会变得坏毛病越来越多,你让孩子干点什么事的时候,孩子会越来越懒。
3、不利于孩子形成自觉习惯。家长以物质奖励孩子,是为了激励孩子从内心自觉自愿的去做好某件事情,以获得进步,可是事实上,兴趣才是孩子行动的内在动力,而物质奖励只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它并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和自豪感,反而会压抑孩子的自觉性和自豪感。
4、会削弱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给孩子金钱的激励原本是为了激励孩子能够做好一些事情,展示自己的价值。但是有些父母可能过度的用金钱来激励导致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意进行削弱,让孩子不能感受到父母深层的爱。
父母如何正确激励孩子
1、根据情况选择激励方式。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做事的方法,所以父母在激励孩子的时候要根据情况选择激励方式。像有些孩子他们就不喜欢金钱的激励,他们想要的只是父母的一句表扬,这就足够他们开心了。
2、控制孩子身上的金钱数量,并鼓励孩子用“赏金”购买学习用品或给长辈购买礼物。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挣来的钱为自己购买学习用品,或给长辈购买礼物。自己购买学习用品,一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上的巨大开销,体会父母的艰难;二是为了让孩子更懂得节省和理财,不浪费。
3、多方面给予精神方面激励。其实孩子对于金钱方面的激励只是一时的,孩子更多需要的是来自父母方面的精神方面的激励,这种激励可以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所以父母需要多给予孩子精神方面的激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弊端”
1、改变了孩子的原动力。没有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的劳动是为了让家变得更加干净整洁,而有了物质奖励后就会变成是为了获得报酬。显然前者带给孩子的教育引导更加长久,而后者,在孩子习惯后,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2、对孩子进行了误导。孩子以为自己是在帮忙做事,而忘了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孩子在没有物质奖励时,劳动行为是积极主动的,而在有奖励的情况下,则成了被动的,这种驱动力上的改变,就是由于奖励所造成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