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网
家长网 > 教育 >  初中 > 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哪些

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哪些

2022-11-07 14:09 5017 初中

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学习的知识难度会逐渐增高,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仔细复习,孩子才能够掌握所学知识。那么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哪些?

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

(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自主读书的习惯

(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

(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该如何养成

1、给孩子合理的学习安排

良好的习惯必然是有合理的行为安排的,想要让孩子的习惯能够更加持久,让孩子形成足够的自律能力,首先在行为习惯的安排上就一定要合理轻松。从微小的习惯开始慢慢培养,然后再形成一个更加良好的行为体系。

所以,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之初不要一张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孩子能够完成的任务,比如看书半小时、每天背一首古诗等等,这些习惯也许很小,但胜在完成度高并且更能坚持。

2、忽视结果的需求而强调过程的执行

很多时候家长们在安排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比如只要你做好这件事情,你就可以去看电视,你做完作业就可以去玩等等。以结果为导向的约束让孩子在做事情上没有足够的持续力,也就是把事情做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动力去坚持了。

因此,想要真正将孩子的习惯培养起来,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律能力不用家长们过多的监督,就需要去忽视一些结果导向的需求,而重在过程的执行,重在培养良性的生活模式。

3、良好的习惯和自律的形成需要有好的结果反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地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快乐的感受,而这就是正向的结果反馈,这样能够促使我们把事情坚持做下去。因此,想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逐渐形成自主性的自律能力,家长们需要给孩子一些“奖励”。

适当的夸奖、亦或者是一些实质性上的奖励,能够让孩子在某件事情上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进而刺激孩子有更多的动力去坚持一件事情。当然了,这些奖励是需要和习惯相关的,盲目地设置和给予反而会有负面的影响。

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哪些,善于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自主读书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的良好习惯,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不断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对待不知感恩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上一篇:孩子遇到问题就逃避该怎么办

相关阅读

热点资讯